2009年北京公共衛(wèi)生調查志愿小組通過了近5年的調查,以及對各種數據的分析,發(fā)布了一份《泔水工人職業(yè)健康調查報告》(泔水就是餐余垃圾,泔水工人就是清理餐飲垃圾的相關人員)
報告顯示,泔水工人職業(yè)病發(fā)病率非常高,約有90%的泔水工人患有常見的皮膚病及呼吸道疾病,患其他疾病及其他情況者僅有可憐的10%。而在皮膚病中接觸性皮炎及細菌性皮膚病占的比例最高,在呼吸道疾病中,肺炎,肺結核等的發(fā)病率也是居高不下。如此高的發(fā)病率,必須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廚余垃圾不僅是城市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的重大污染源,也是威脅城市居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病菌和病毒的發(fā)生源頭,也是傳染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播途徑。根據國外權威微生物實驗室對餐飲垃圾(泔水)中微生物進行分析檢測的結果顯示,發(fā)現泔水中有沙門氏菌、致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等菌落,這些細菌都是具有強烈感染性的致病菌,一旦在環(huán)境中擴散傳播將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
由于餐飲垃圾(泔水)富含有機質,極易為各種病源微生物及各種攜帶病源微生物的蠅蟲提供適宜的生長繁殖環(huán)境。國家環(huán)衛(wèi)科研所分析檢測表明:餐飲垃圾(泔水)中除了含有強烈感染性致病菌外,還含有多種有嚴重危害性的細菌:每克餐飲垃圾在自然狀態(tài)下放置24小時左右,細菌含量即高達數億個;酵母菌含量達到1千萬個左右;霉菌含量較少,這與餐飲垃圾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長短有關,隨著暴露時間的延長,霉菌含量顯著增加;大腸桿菌的含量達到數萬個活菌。大腸桿菌是人畜腸道內的條件致病菌,同時也是環(huán)境污染檢測的重要指標,高含量的大腸桿菌說明餐飲垃圾存在較為嚴重的潛在危害性,對環(huán)境、人畜健康都構成相當威脅。
雖然我們接解的廚余垃圾不及那些工人接觸的多,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食物垃圾對于健康的危害是肯定的,03年在對抗SARS病毒的期間,國家曾封閉了所有大樓的公共垃圾通道,并且規(guī)定以后的建筑物禁止采用公共垃圾通道的形式,而身住高樓的我們就需要每天將家里的餐廚垃圾提下樓丟掉,比較麻煩,而且容易忘記,但還是要提醒大家,盡可能及時的丟充廚房垃圾,否則在高溫,潮濕的環(huán)境下,垃圾變質很快,對室內環(huán)境影響很大!項整治工作,注重建立食用油安全監(jiān)管長效機制。
為了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和“泔水豬”的產生,我國政府一直在尋求一種能從根本上解決餐廚垃圾處理的實用辦法,并從今年起在全國開展了首批33個城市的餐廚垃圾處理試點項目。餐廚垃圾集中處理模式也是目前我國各個城市廣泛采用的處理模式之一。
鄭州鼎力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飼料生產線,利用餐飲垃圾開發(fā)廉價微生物蛋白飼料,既可解決當前世界蛋白飼料嚴重短缺的問題,又可使餐飲垃圾減量化、無害化。是一種值得探索的餐飲垃圾處理方法,具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